您的位置:首页 > 实务观察 > 热点透视 >

【编前语】

著名国际经济法学家杨国华旅美札记:追问中美贸易战

       

《中国法律评论》于2014年3月创刊并公开发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主办的国家A类学术期刊,刊号CN10-1210/D.

 

 

 

 

杨国华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

本期推送杨国华老师旅美札记十一篇,文章以时间为序,着眼细微,为思考特朗普政府和中美贸易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文章目录

一、读《今日美国》:美国人对中美贸易战和特朗普政策是不支持的

二、大众观点:也许特朗普现象真的很简单

三、研讨会 “贸易、科技与中国:西海岸视角”侧记

四、中国如何看待中美经贸关系

五、读《纽约时报》:希望特朗普政府或中美贸易战不要成为头版标题

六、《危险的总统》

七、追问美国贸易政策

八、谁是贸易战的决策者?

九、谁支持特朗普?

十、特朗普之谜

十一、“301条款调查”听证会侧记:企业不过是政策工具


       

 

读《今日美国》:美国人对中美贸易战和特朗普政策是不支持的

  • 2018年8月1日星期三 旧金山

 

7月30日星期一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既不是什么纪念日,也没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在旧金山一家酒店前台随手拿起一张报纸《今日美国》(USA TODAY),随便翻翻。

 

 

这份报纸不厚,只有24版,分为四个专题:新闻、金融、生活和体育,每个专题6版。

 

“新闻”头版有三个大标题:美国新的移民政策导致母子骨肉分离,豆农在中期选举举足轻重,季节性雇工转为正式。“金融”头版两个大标题:谷歌与亚马逊的竞争,旧金山可能要禁止公司内设餐厅。“生活”头版是两个大标题:两位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推出了一档手工制作竞赛节目,一个有名的40年前喜剧电影受到传播性侵质疑。“体育”版两张大照片分别是一位橄榄球明星青春永驻和一位篮球明星光荣退役。

 

尽管以上内容仅仅是报纸的部分内容,而报纸的所有内容也不足以反映美国生活的全部,尽管报纸(以及所有媒体)本身就具有猎奇的特点,但是这些事情毕竟是真实发生的,这些观点毕竟是确有其说的,因此不妨将此视为今日美国状况之一角。

 

从以上内容看,美国的状况是:没有什么大事,一切正常。

 

尽管如此,报纸必须每天出版,并且报纸深谙读者心理,知道以上内容总有人关心和阅读。作为一个游客,我当然对美国人的生活感兴趣,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然而,这些标题中最为吸引我的,仍然是我近期最为关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中美贸易战和特朗普总统言行。

 

于是,在大标题和具体版面中,我详细阅读了以下内容:豆农在中期选举举足轻重(第一版),特朗普威胁关闭政府(第三版)、特朗普关税伤害美国人(第三版)、特朗普为何撒谎和反言(第五版)。这些都是属于“新闻”专题的,从其位置和分量可以看出,这也是美国人所关心的内容。

 

豆农在中期选举举足轻重,主要是说中国对美国大豆增加关税,影响了明尼苏达、爱荷华、威斯康辛、伊利诺伊、密歇根、俄亥俄、堪萨斯和北卡罗莱纳等中部州的豆农利益,豆农们极为担忧,呼吁政府采取措施,而这种情况势必影响豆农们11月份对国会议员的选举,并改变国会中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力量对比,进而影响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直截了当地说:当年选举特朗普的农民应该感到丢人,因为美国所有人都要为农业补贴买单;美国应该取消对中国产品提高关税。

 

特朗普威胁关闭政府,是说特朗普要求国会民主党支持其移民计划,包括为在美墨边境建墙提供资金(今年为50亿美元),否则将关闭联邦政府。联邦政府由于资金问题关门司空见惯,今年就发生过两次:一次是一月份,由于国会在预算和移民问题上的争执而关门不到三天;另一次是二月份,由于一位参议员抗议预算增加而导致政府关门五个半小时。然而,对于这次特朗普威胁关门,有参议员警告他不要玩关门的政治游戏,否则将不利于共和党中期选举。

 

特朗普关税伤害美国人,是说一些竞选捐助者联盟,包括一些亿万富翁批评特朗普政府在移民以及对中国、墨西哥和其他国家开展关税战等方面的强硬政策,认为这是保护主义的做法,伤害了美国农民的利益,而采用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做法支付120亿美元救助农民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他们可能在中期选举中转而支持民主党。

 

特朗普为何撒谎和反言?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特朗普经常呈现的古怪和矛盾言行,是因为他患有一种“同情性观众控制症”(sympathetic audience control),生活在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受到观众反应的影响很大。他提到了一本重要著作:《The Dangerous Case of Donald Trump》。

 

该书是去年出版的,由27位心理医生和心理学家撰写的文章组成,认为特朗普是精神病患者,有危险的暴力倾向。作者不同意该书的结论,因为这样无法解释他的人生为何取得了那么多成功,他在商业、媒体和政治方面为何如此游刃有余,为何有这么多人忠诚于他,为何他能够在充满紧张关系的白宫和世界生存下去。

 

以上就是我所关心的中美贸易战和特朗普总统言行的内容,全是负面、批评的。尽管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负面和批评,尽管媒体与特朗普的关系尤其紧张,但是作为一张大报,《今日美国》的报道毕竟反应了美国的主流观点,并且也会影响美国人的观点。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美国人对中美贸易战和特朗普政策是不支持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一天,也许孕育着巨大的变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也许不能持续多久。中美贸易战和特朗普总统言行并不是美国人生活的全部,甚至不是美国人关注的重点,却是我这个游客十分在意的内容。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众观点:也许特朗普现象真的很简单

  • 2018年8月4日星期六 伯克利Strada咖啡馆

 

与司机聊天是了解风土人情的一种方式。司机土生土长,见多识广,并且常常开朗健谈,直抒胸臆。这次在美国旅游时间很长,经常乘坐出租车和UBER,因此经常有机会与司机聊天。

 

美国的司机很多是外来移民,此行遇到的司机就来自刚果、牙买加、亚美尼亚、巴勒斯坦等等地方。他们虽然常常是第一代移民,但是也在美国生活十几年、二十几年了,对美国很熟悉。当然,司机中也有不少本地人,从小到大就生活在这里。

 

 

我常常问他们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特朗普怎么样?所有人、无一例外地摇头,然后说很多坏话。唯一一次例外是:一个旧金山人断然道:“别谈他了!我们谈点别的好吗?他一天到晚……!”我赶紧讪讪地转移话题。

 

知道没有人喜欢特朗普,我随即问第二个问题:那为什么他能选上总统?这个问题就像一把钥匙,常常会把司机的话匣子打开了。我得到的答案归纳如下:西海岸的人并没有投票给他,是中部那些州的人投票给他了;那些人很无知;那些人很愚蠢;特朗普很会说话,能够投其所好;人们对希拉里不满;人们喜欢猎奇,喜欢敢作敢为的人;美国经济状况跟特朗普没关系,这几年一直很好;他有可能继续当选,关键是看民主党是否有竞争者……。

 

特朗普是个什么样的人?特朗普为什么能够当选?特朗普为什么能够继续执政?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支持特朗普?这些问题,对于学者,特别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心理学家等等,都是非常严肃的课题,需要运用各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长篇的分析并得出复杂的答案,诸如特朗普现象的客观和主观原因,特朗普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特朗普政策的合理性和情绪化。

 

这些研究很有必要,是各个学科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专业任务,也是人们在社会动荡的情况下缓解焦虑和寻求平衡的心理需要。

 

作为专业人和普通人,我也对特朗普很有兴趣,感觉他是个混世魔王,将世界搞得乱七八糟,并且殃及中国甚至每个人。我总是问众多司机相同的两个问题,也是出于这样的心理动机,总想弄清楚特朗普是怎么回事。司机的回答直截了当,简明扼要,不像学者们那么复杂。也许特朗普现象真的很简单,因为选民大多不是学者;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不愿意相信那么简单。

 

 

研讨会 “贸易、科技与中国:西海岸视角”侧记

2018年8月4日星期六 伯克利Strada咖啡馆

 

8月3日参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主题是“贸易、科技与中国:西海岸视角”(Trade, Tech and China: West Coast Perspectives)。这是几个月前就已经安排好的活动,要谈谈中美经贸关系。

 

但是走进会场,看到围坐成一个很大正方形的几十位参会者,还是有点震撼:这么多大腕专家啊!法律、经济、政治和产业,都是非常资深的人士。

 

 

其中,有好几位是前政府高级官员,包括USTR法律总顾问James Mendenhall(2002年“中国入世第一案”“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专家组听证会,他就坐在被告美国的座位上)和Warren Maruyama(日裔,须发皆白,大名鼎鼎),负责中国事务的USTR助理Tim Stratford(夏尊恩,在中国前后工作36年),驻华大使馆负责经济事务的公使衔参赞Chris Adams(安凯彬)。开场讲话的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Mark Wu(伍人英,华裔,曾经在USTR工作)。

 

会议组织者是伯克利法学院教授Mark Cohen(柯恒,中国通,曾任驻华大使馆知识产权专员)。老牌的中国法研究专家Stanley Lubman(陆思礼)也出席了。我对一位朋友开玩笑说:好像美国最熟悉中美经贸问题的专家都到场了。

 

会议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中国产业政策及其对湾区等地的影响,企业视角(专利诉讼,知识产权执法等),美中经贸关系(单边、双边、诸边和WTO机制)。大家都有丰富经验,纷纷从历史到现实提供各自的理解和分析。关于中国产业政策及其影响,与会者普遍表示担忧,认为由国家支持的产业发展会出现很多问题,包括对外国竞争者的不公平待遇。但是也有专家认为,中国是在探索发展和赶超的道路,只是与市场经济和比较优势等理念不同。

 

关于企业视角,有人介绍了在中国经历的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和执法情况,认为中国的司法体制没有公信力。但是也有专家提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进步,包括相关案件数量及涉外案件比例的大幅增加。

 

美中经贸关系是本次会议的重点,大家普遍认为目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其原因是中美之间长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知识产权,技术转让,产业政策,政府补贴,国有企业等等。有人指出,目前中美发生冲突的领域中,没有一个是新问题。但是绝大多数人对美国贸易政策持批评态度,认为不应该采取伤害同盟者和对华加征关税的方式。

 

然而,有专家警告:如果不能提出替代方案,特朗普政府仍然会继续这种做法,并且美中矛盾已经由于贸易战而变得非常尖锐,即使立刻停战,冲突也会持续一段时间。作为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发言者,我主要是解读了中国对双边关系和贸易战的看法,希望给他们提供相反的视角。

 

此外,我还当众展示了关于特朗普精神疾病和暴力倾向的心理学专著《The Dangerous Case of Donald Trump》,认为特朗普的个性是中美经贸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而中期选举和大选可能成为转机。参与者一如既往地笑,显然没有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参加研讨会,除了能够从别人的发言受到启发,还有机会与一些参会者单独交流,在茶歇和午餐的时候充分交流看法。

 

我与几位熟悉的朋友聊天,传递了一些信息和看法,例如关于产业政策的效果,国内也有很多不同意见;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仍然有很多事情可做;关于美中经贸关系,贸易战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当然,他们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例如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没有期待中国改变,而是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特朗普政府也许不是想搞乱中国,但是可能也没有考虑到动乱的后果;特朗普是个独裁者,听不进任何人意见;中期选举和大选也许不会影响特朗普,但是目前的“通俄门”调查是让他下台的一次机会。

 

研讨会是分享信息和思想的场所,不一定能够提供方案或影响决策。曾经在美国政府任职的朋友说,他们能够与USTR交流,或者在美国的研讨会上发表看法,从而间接影响政府决策。的确,政府决策是由人具体承担的,而决策者与其他人,特别是曾经在政府工作过的同事会有交流,或者会通过媒体甚至亲自参加研讨会了解别人的观点,因此多多少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事实上,研讨会即使不能影响决策,也能够影响公众的看法,因为专家毕竟是专家,能够从专业角度对热点问题提供分析,从而形成平衡而理性的舆论。此外,作为教师,对某些专业问题进行及时深入的研究,肯定会让自己的学生受益。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分析某个问题,这很重要,因为他们可能就是未来的决策者。

 

 

中国如何看待中美经贸关系

  •  Trade, Tech and China: West Coast Perspectives研讨会上的讲话(概要)2018年8月3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最近几天,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美国计划对价值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的税率从10%上升到25%,而中国宣布再对价值600亿美元美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这像是一场双方参与的游戏,要想理解这场游戏的性质和结局,需要了解双方的观点。

 

美国究竟要干什么?我很困惑,各位专家恐怕也感到费解。但是有两点好像是比较明确的:中美经贸关系中长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国有企业、政府补贴、经济干预等等;特朗普特立独行。我在很多场合都拿出这本书给大家看:去年出版的《The Dangerous Case of Donald Trump》,27位美国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撰写的著作,认为特朗普有精神疾病和暴力倾向,但是每次大家都笑,就像现在你们都在笑一样。然而,我是认真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中美经贸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中国如何看待中美经贸关系?我想结合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针对美国提高关税的两次谈话,分享一下我感想,共分为三个方面:行动、理解和哲学。

 

 

 

关于行动,刚才已经说了:中国将增加对6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然而,中国列出了5个理由,请允许我逐一解读。

 

一、捍卫国家尊严。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已经不存在威胁和施压情况下进行谈判的情况了,何况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中国的反击显然是维护国家尊严必需。

 

二、捍卫人民利益。经济利益是最为直接的人民利益,这一点毋庸置疑。

 

三、捍卫自由贸易。这一点恐怕有人质疑:增加关税是限制贸易,怎么变成了捍卫自由贸易?但是在美国悍然采取单方面措施的情况下,奋起反击当然间接捍卫自由贸易。

 

四、捍卫多边体制。这一点恐怕也有人质疑:增加关税明明不符合WTO规则,怎么变成了捍卫WTO?但是我认为中国反击是有国际法依据的,并且也是间接维护WTO。

 

五、捍卫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中国的反击,除了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也在间接捍卫自由贸易和WTO,当然是有利于共同利益的。总而言之,我基本上同意这些理由。

 

关于理解,是指中国如何看待美国的行为。这方面有3点。

 

一、美国是“在玩弄软硬兼施的两手策略。”

 

二、“这种做法对中方不会有任何作用。”

 

三、美国的“根本目的是打压中国的和平发展。”

 

我认为,最后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一点表明,中国对美国不再抱有任何猜测和幻想。过去几个月,中国似乎一直在猜测美国究竟想要什么,并且在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方面做出了明确表态,甚至明确了进口的数额。然而,美国的表现是不为所动,一意孤行,并且威胁施压,层层加码。中国也许意识到,遏制中国的发展才是美国的真正目的。刚才也有专家提到,特朗普政府知道中国不可能满足美国的要求,特别是经济体制方面的要求,而这恰恰印证了中国对美国根本目的之理解。

 

关于哲学,是中国如何理解当前的局势。中国认为,“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挑战可以转化为机遇。”然而,坏事不会自动变成好事,挑战也不会自己转化为机遇,而路径只有改革开放。历史经验表明,改革开放是过去40年中国经济崛起的真正原因,而美国施压设限,是给中国敲响的警钟,提醒中国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在市场开放和国企改革等方面,已经有一些积极的迹象,相信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举措。

 

从目前情况看,中美贸易战仍会持续,而转机可能会出现在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和2020年美国大选,因为我严肃地认为:特朗普个人是中美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当然,我同意有些专家的观点:即使今天停战,但是本来就在中美之间长期存在并被贸易战所激化的问题,并不会立即消失,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我仍然认为,特朗普的恣意妄为是主要原因,而在他受到国会更多控制或下台后,中美经贸关系就会有实质性好转。

 

  • 注:该研讨会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教授Mark Cohen发起主办,60多位前政府高官、中国问题专家和高科技产业代表就中美经贸关系和科技发展等问题发表了观点。

 

 

读《纽约时报》:希望特朗普政府或中美贸易战不要成为头版标题

  • 2018年8月6日星期一 San Ramon

 

8月4日星期六,在美国是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在伯克利的酒店前台拿了一份《纽约时报》,免费的。

 

 

头版有两张彩色大照片。一张是几个妇女在弯腰割草,文字说明是库尔德控制的叙利亚幼发拉底河边,河对岸为Manbij,是美国军队驻扎、土耳其支持的叛军所在地。另一张是胡佛大坝(Hoover Dam)在米德湖(Lake Mead)上的投影,文字说明是这里可能会变成一个巨大电池。

 

其他几个大标题的内容是:特朗普与其团队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分裂;Manafort生财有道;经济强劲复苏有利于劳工就业;教皇的反对与內布拉斯加州死刑存废;特朗普的支持与共和党议员在堪萨斯州的输赢。

 

从这些头版标题看,世界和美国没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我所关注的重点,仍然是特朗普总统和中美贸易战。以这种特殊的偏好搜索头版和其他版面文章,能够发现不少内容。

 

首先是特朗普总统。在头版文章中,“特朗普与其团队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分裂”,是总结过去5天,特朗普言论与财政部和国务院在俄罗斯、NATO、伊朗和朝鲜等问题上的分歧:特朗普感谢金正恩致函、回忆与普京会晤以及无条件提出与伊朗总统鲁哈尼见面,而与此同时,财政部宣布制裁俄罗斯银行参与朝鲜武器相关活动,国务卿对与伊朗接触严格设限,情报和执法部门的高官发誓打击俄罗斯干预中期选举。

 

“Manafort生财有道”,是说Manafort正在因欺诈和逃税等受到开庭审判,而此公在去年担任特朗普竞选顾问期间涉嫌与俄罗斯串通,因此是“通俄门”事件的组成部分。

 

“特朗普的支持与共和党议员在堪萨斯州的输赢”,提到了特朗普公开表示支持某人参选,不一定有利于此人当选。在其他版面中,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特朗普的美国是我的美国吗?”批评了特朗普的移民政策,还配发了特朗普支持者集会的照片。另外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特朗普将双手沾满鲜血”,是说特朗普对媒体自由的攻击甚至引起了一些针对记者的枪杀和恐吓事件。

 

最后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烧烤时不谈特朗普”,是说有人认为总是讨论特朗普让人厌烦,周末休息甚至整个8月休假都不要谈他(做一个意识形态上的素食主义者),但是作者认为不能不谈,因为9月份就会有一系列事件发生:俄亥俄州见会有国会竞选角逐、可能会对Manafort第二次开庭、调查他15,000美元一件的鸵鸟皮夹克衫、小Manafort与俄罗斯的通谋……。

 

实事求是地说,特朗普,特朗普,我也开始对“特朗普”三个字反胃了。然而,特朗普无处不在,我们无法躲避。作为美国总统,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直至殃及每一个人。这就是政治的特点: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是政治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

 

其次是中美贸易战。这期报纸只有一篇文章,在头版下方有一个小标题:“中国威胁新关税”,下面是一句话:“新的600亿美元威胁随着特朗普总统对中国产品双倍征税而来。”相应版面的小标题是:“中国筑起600亿美元关税威胁,眼都不眨”(China Refuses to Blink, Piling $60 Billion on Tariff Threats)。

 

这篇文章不长,比较简单地概括了双方贸易战的状况,包括中美贸易量数字悬殊,中国出口高达5056亿美元,而进口只有1304亿美元,因此中国无法与美国进行等量报复,但是中国可能会对美资企业实施报复。

 

文章还提到,4月中旬以来,人民币贬值9%,使得出口更具竞争力,但是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则特朗普政府加征的25%关税就成为一种额外的武器。文章最后提到,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有385亿美元,部分来自银行和保险等行业,但是也有部分来自家庭的资金转移,而不是实际购买美国企业的服务。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些说法未必准确,但这就是媒体甚至大众的理解。离开自己的研究领域,专业人士也是靠媒体了解世界的。

 

此外,这篇文章的位置和篇幅,也反应了中美贸易战在今日世界的关注度,而这一点也有助于专业人士的正确定位。

 

这一天没有发生什么大事。特朗普政府一如既往地存在问题和危机,中美贸易战只是一条普通消息。但对于关注这两方面内容的人,却总是担心会出大事。此外,这两方面是直接相关的,前者的极端言行是后者的主要原因,而后者的进展也会影响前者。但愿天下太平,二者都不要成为头版标题甚至其他版面的内容。

 

 

《危险的总统》

  • 2018年8月8日星期三 San Ramon

 

2017年出版的《纽约时报》畅销书《危险的特朗普》(The Dangerous Case of Donald Trump),是27位心理医生和精神健康专家对特朗普总统的评估。本书的折页介绍说:从特朗普竞选总统开始,人们就一直感到困惑:“他究竟怎么啦?”受制于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的“Goldwater法则”,即不得对没有经过检查的公众人物做出诊断,很多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专业人士避免进行讨论,因此公众一直疑惑特朗普是否疯狂、恶劣或二者兼具。

 

 

本书专家们认为,对于特朗普个案,他们提出警告的道德和公民责任应该超越其职业中立性,认为特朗普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疯子。不仅如此,他的疯狂正在传染;从人们已经受到的伤害到其追随者邪教般的性格,他对整个国家和世界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健康后果。

 

本书前言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教授,他认为作为美国心理学专业人士面临的形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恶性常态”(malignant normality),即人们看到的无所不在且不可改变的社会现实;另一个是作为专家证人(witnessing professionals)的潜在而关键的自我感觉。

 

他结合纳粹屠杀犹太人、广岛投放原子弹和关塔那摩虐囚等事件,提出“恶性常态”是指所有社会都主张采取期许或“常态”的观察、思考和行为的方式,但是常态之标准却有可能受到特定时代政治和军事事件的影响,因此这些标准可能是善意的,也有可能是破坏性甚至邪恶的。例如心理医生参与对犹太人的屠杀,营造有利于投放原子弹的大众心理,参加对囚犯的虐待。

 

现在面临的情况是,特朗普呈现出危险的个人心理方式,包括创造自我现实,无法管控作为美国总统所面临的危机,违反美国的制度要求,威胁美国民主。然而,由于他是美国总统,仍然在总统职权范围内行事,于是人们就认为他的行为不过是民主程序的一部分,即在政治上甚至道德上是正常的。这样,一个危险的总统就被正常化,恶性常态就开始主导了国家治理方式。

 

作者认为,作为专业人士,应该挺身而出,履行发出警告的职责(duty to warn)。他引用美国诗人罗特克(Theodore Roethke)的诗句作为结尾:正是在黑暗中,人们的眼睛才开始睁大(In a dark time, the eye begins to see)。

 

本书序言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哈佛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另一位是本书主编、耶鲁大学精神病学教授Bandy Lee。他们提到,从2016年总统大选开始,他们就表达了对特朗普精神状态的关注,但是大多数心理学家不愿表态,担心这不符合职业道德规范,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他们认为,“Goldwater法则”是应该遵守的,即未经检查不得诊断;这个法则来自60年代Barry Goldwater参选总统所形成的一个案例。

 

然而,在出现显著危险的精神障碍的情况下,专业人士有责任发出警告。他们还指出,权力能够使得心理疾病进一步恶化,并且产生新的疾病,因为受到大众的欢呼,领导人会产生幻觉,反社会的行为也会加剧;通过恐惧、谎言和背叛进行统治的领导人会更加孤立和偏执,最为亲近的人也会受到怀疑。

 

作者强调,关注总统的精神状态,并非宽恕其行为;精神障碍不能成为暴君行为的借口,就像在法院最为典型的精神病抗辩案件也不能证明某人一直处于癫狂状态。作者最后说,有人依然期待总统变得理性,改变其古怪行为,但是任何像特朗普这样精神不稳定的人都不应被赋予生杀予夺的总统权力。

 

主编Bandy Lee教授的研究领域是精神健康与暴力,出版过教材《暴力》。近年来,她大声疾呼,提醒人们关注特朗普的精神健康问题。

 

2017年4月,她在耶鲁大学组织了一次研讨会,主题是“专业责任是否包括报警的义务?”几十位心理学家参加了会议。她还组织专家与国会议员见面,探讨相关问题。

 

在本书综述中,她指出,评估危险的标准不同于为了治疗的诊断;危险是关于某种状况,而不是关于某个个人;评估危险是关于损害的后果和程度,而不是疾病的具体原因,因此不需要全面检查,只要考虑相关信息就可以了;专业人员可能会在安全方面出错,但是可能有利于采取紧急措施。她介绍了成书经过,并且对每位作者的文章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特朗普现象、特朗普困境和特朗普效应。以下内容即来自她的综述。

 

“特朗普现象”是对特朗普现象进行界定,但是认为无法得出确定的诊断。有人介绍了自由世界的领袖是如何只顾眼前而不考虑其行为的后果或者未来情况,从而表明自己不能胜任职务。有人指出,自恋现象普遍存在,但是领袖的病态自恋能够通过妄想症、残缺的判断和不稳定的决策,以及精神操纵行为(gaslighting),危害国家的安全。

 

一位曾经帮助特朗普写书的人预测,他的总统生涯必定是“黑洞级别”的低自尊、毫无根据的自我判断以及与世界开战的强迫症。有人指出,每个自恋者堂皇的行为背后是脆弱自尊之坑,而特朗普则缺乏自我信任,可能导致其采取激烈行为以自我证明和向世界证明。

 

有人提到,有些人用敌意、撒谎、欺骗和操控以得其所需,不关心他所伤害之人,不仅反复表现其不道德,而且存在严重障碍,正如反社会者缺乏共情这种核心人格。

 

有人强调,特朗普的言行不仅表现其“恶劣”和“疯狂”,而且呈现狂躁气质,行为狂暴,持续需要刺激。有人证明,特朗普的粗暴谎言是一种妄想性障碍,而且更为令人恐惧的是他对残忍暴君的倾慕和对核战的向往。

 

有人指出,总统职务需要认知的清晰性,当前美国政治制度的脆弱性就在于其缺乏总统职务的智识或认知标准,而缺乏清晰性与其他心理障碍相结合,情况就更加严重。有人根据自己作为监护人律师的经验指出,在申请监护之前就需要对某人的精神无能力得出初步结论。“特朗普困境”是介绍精神健康专业人员所面临的两难处境。

 

有人认为,对于“Goldwater法则”,很难得出简单的是或否的技术性答案,而应该对危险方式进行严谨的发声,因为精神疾病的出现不一定与可靠的行为相关。

 

有人指出,技术进步可以用于远程诊断和治疗,因此也可以用于判断集权主义者的心智或对世界的多重威胁。有人讨论了对公共人物作出诊断与向潜在受害者发出警告之间的伦理问题,认为后者的关键不在于某人是否有病,而在于其是否具有危险性,且这是可以远距离判断的。有人指出,精神健康专业人员有权在某人可能患有精神疾病并具有危险时限制其行为,而特朗普已经满足了这些条件。有人强调了专业人员在出现危险总统时的突出作用。有人认为,特朗普时代已经打破了个人与公众的界限,而由于客户和医生同样紧张,因此协调医生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特朗普效应”是说特朗普已经及未来可能造成的社会后果。

 

有人作为心理创伤治疗师,指出了来自和平选举的创伤和再次创伤的种种迹象,并且追溯了特朗普突然采取军事行动、引发危机、对真相和事实的怀疑和攻击性施虐等等言行的来源。有人揭示了独特的选后焦虑综合征,以及医师所面临的帮助客户管控紧张情绪的状况,使之面对不正常的总统而保持正常行为。有人剖析了特朗普的“责他”现象,即低自尊感、缺乏羞耻感、不负责任、缺乏共情以及寻求关注等等。

 

有人提到了医师常用的方法,即用自我认知评估他人,而这也适用于总统及其追随者。有人从“出生主义”出发,分析了特朗普进入政治后所引起的、给国家核心原则所带来的偏执和分裂的症状。有人指出特朗普的个人自恋与美国群体心理的关系,从群体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对暴力、仇恨性自卫的群体自我认同。有人解释了暴政的“毒性三角”,使得暴君、支持者和整个社会围绕自恋绑在一起,表现为欺压、非人性化和暴力所导致的堕落。

 

有人对比了古巴导弹危机,指出肯尼迪总统虽然周围都是优秀聪明的人士,但是他们之间意见分歧,使得总统独自做出决策;指出国家和世界的未来如何系于总统的精神清晰性。有人指出,军事指挥官要经过严格的精神和健康审查,但是总指挥却没有这样的要求,因此建议成立非党派的脑神经心理学家进行年度审查。

 

这本书解答了特朗普现象的诸多问题,让人们开始从精神病学的角度理解特朗普的个人言行、国家行为和国际政策。这本书的专业性,让人们开始严肃对待特朗普的精神状态问题,而不是听到“特朗普有病”就付之一笑。

 

最为重要的是,以Bandy Lee为代表的精神病学家不仅向人们发出了警告,而且在不断采取行动,包括组织有5.5万人签名、1700名精神健康专家参加的联盟(Duty to Warn),呼吁启动宪法第25条修正案的程序,认定特朗普心理不当而解除总统职务。目前,已经有65位众议员提出法案,要求制订对总统进行健康和精神检查的法律程序。

 

 

追问美国贸易政策

  • 2018年8月10日星期五 San Ramon

 

7月26日上午,美国国会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司法、科学及相关部门分会(Subcommittee on Commerce, Justice, Science and Related Agencies, U.S. Senate Committee on Appropriations)举行了一场听证会。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美国贸易代表(USTR)Robert Lighthizer就美国贸易政策回答了14位参议员的提问。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申请2019年财政预算6300万元,而参议院根据法定职责要求USTR汇报过去一年的工作,并且就贸易政策的策略和成效进行澄清。这是一次常规听证会,但是为理解美国政府的想法和判断中美关系的走向提供了重要信息。

 

Jerry Moran [R] Kansas(中括号内R为共和党,D为民主党,后面为所在州,下同)是分会主席,主持听证会。他首先指出,人们现在对美国贸易政策很关注,其一是关于NAFTA谈判,其二是因“301条款调查”而与中国展开的贸易战;贸易战不断升级,似乎并非美国所期待的结果,反而会对美国的农民、家庭和制造商等造成损害;例如,堪萨斯州的一位农场主种植大豆和小麦以及养牛,收成就已经受到很大影响,他们不能经受旷日持久的贸易战。

 

随后副主席Jeanne Shaheen [D] New Hampshire发表意见,认为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伤害了美国商业和同盟者,将制订贸易规则的机会让给其他国家;新罕布什尔州的中小企业受到了影响,合同取消,市场份额下降;例如一家葡萄酒酿造厂和龙虾养殖场就在经历灭顶之灾;此外,航空和国防等高科技企业也在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报复性关税的影响;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美国经济将受到巨大影响。

 

Robert Lighthizer作了简单陈述,介绍了其上任14个月来的工作成就。随后,参议员们开始提问。

 

Jerry Moran [R] Kansas:与日本等竞争者的贸易谈判进展如何?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情况怎样?中国已经开始进口美国牛肉,但是在贸易战的情况下,牛肉向中国出口的前景如何?

 

Jeanne Shaheen [D] New Hampshire:你如何回答一家小酿酒厂的问题:为什么政府让小企业承担其政策的压力?政府保护农民和制造商的目标实现,是否有时间表?12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是否包括本州这样的小企业?

 

Lamar Alexander[R] Tennessee:我们的政策好像是一天向自己的一只脚开枪,另一天向另一只脚开枪;制造商向美国钢厂购买产品的价格开始上涨;田纳西州的汽车配件厂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他们的生产需要钢铁和铝;由于国内价格和国外关税的双重影响,这些工厂都想搬到中国去了;零关税的目标如何实现?何时取消钢铁和铝关税?

 

Joe Manchin[D] West Virginia:美国与其他国家谈判会采取更多双边方式而不是多边方式?对NAFTA等贸易协定是否应该有“日落审查”,定期评估目标是否实现?何时能够更正中国存在的问题?贸易逆差问题是否被夸大了?

 

Susan M. Collins [R] Maine:缅因州的龙虾企业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些企业如何在长期的贸易战中生存? 232国家安全条款是否严重伤害了美国产业?

Jack Reed [D] Rhode Island:加拿大等同盟者的钢铁进口是实施232国家安全条款的理由吗?好莱坞产业也可以成为实施232条款的理由吗?

 

Lisa Murkowski [R] Alaska:阿拉斯加州的海产品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美国政府援助是否包括海产品企业?援助资金的分配原则是什么?如果援助资金来自既有数额,那么援助农民是否会减少海产品企业已经享受的正常援助?

 

Brian E. Schatz [D] Hawaii:任何产业受到一定影响都是国家安全问题吗?为什么汽车关税涉及国家安全问题?我们在与中国玩一场危险的游戏(play chickens):中国政治是长线的,可以规划几十年的事情,而美国政治是短线的,议员和总统都有任期,那么美国如何能够经受长期的贸易战伤害?美国政府的策略是愚蠢的,就像打高尔夫一样不能命中目标。

 

John Boozman [R] Arkansas:短痛长益(short-term pain, long-time gain)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阿肯色州硬木材产业受到影响的问题如何解决?是否有中国之外的替代市场?很多产品,例如集装箱,美国并没有制造业,但是为什么要加税?

 

Chris Van Hollen [D] Maryland:为什么要放过中兴公司?中国对农产品等采取反制措施,你感到意外吗?美国总统说贸易战很容易打赢,你觉得呢?

 

Shelley Moore Capito [R] West Virginia:西弗吉尼亚州的丰田汽车厂受到影响,贸易战何时结束?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向欧盟出口天然气的情况怎样了?

 

Chris Coons [D] Delaware: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但是关税似乎并没有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应该与欧盟签订协议吗?特拉华州鸡肉产业受到影响;美国针对中国的关税策略能够奏效吗?你们是如何决策的?政府援助计划是如何实施的?贸易战要持续多长时间?在世界各处乱征关税,伤害了同盟者。

 

James Lankford [R] Oklahoma:美国已经赢了什么?美国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获得更大市场还是修补现有市场?美国建筑业等成本增加,如何打开其他市场?

 

John Neely Kennedy[R] Louisiana:我不是来批评你的,而是来理解你的;你是个聪明人,总统也是个聪明人,你们明白,赢得贸易战的唯一方式是不战;但是你们的做法引起了焦虑,因为我们可能失败;你们的策略是什么?贸易战要持续好几年吗?有位政治家曾经宣布要对中国展开贸易战,你支持吗?如果进口便宜,而我们一定要生产吗?

 

在总结讲话中,分会主席和副主席以及部分参议员又提出了以下问题:

 

除了关税之外,美国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针对中国?美国会对中国采取非关税措施进行报复吗?中国会采取更多措施对抗吗?欧盟计划将农产品排除在贸易协定之外,你的立场是什么?在援助计划中,USTR的作用是什么?NAFTA谈判何时结束?232措施也是NAFTA谈判的组成部分吗?你针对劳工标准问题提起过案件吗?与欧盟的零关税协定谈判有具体成果吗?在贸易战的情况下,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如何平衡?大豆如何在中国、阿根廷、巴西和欧盟之间流动?铝关税针对的具体产品是什么?发挥了什么作用?

 

参议员的提问非常犀利,并且带有明显的各州色彩。提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报复性关税对美国农民和制造商的影响,与欧盟、墨西哥和加拿大等进行的贸易谈判,政府在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方面的长期策略和目标。

 

具体到中国,参议员们大都承认中国的做法存在问题,特别是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政府干预经济、国有企业、政府补贴、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并且认为这些做法是不公平的,干扰了国际竞争环境,对美国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因而美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但是参议员们普遍表示,加征关税、引起贸易战的措施,对美国自己产生了明显伤害,并且中小企业无法经受旷日持久的贸易战。有些参议员更是直接指出:加征关税的做法是愚蠢的。

 

面对十几位咄咄逼人的参议员,Robert Lighthizer的回答支离破碎,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具体到中国问题,他的说法基本如下:中美之间有巨额贸易逆差,而这是由于中国的不公平行为和非市场力量造成的;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现政府必须改变策略,否则不利于美国的长治久安;美国加征关税是有道理的,因为美国一直给予中国很多优惠,而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是没有依据的,因为中国一直没有给予美国对等互惠;解决中国问题,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而这是维护美国在高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地位所必需的;美国将采取关税、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等综合措施。对于贸易战伤害美国产业以及同盟者等问题,他并没有正面回答,言下之意似乎这是必要的代价。他还明确表示,美国的目标是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为此美国将进行更多的双边谈判,而不是签订多边协定,因为美国有最大的市场和更大的主导权,一对一容易发挥作用。

 

财政预算需要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因此政府必须详细解释和论证其贸易政策。从听证会情况看,美国政府对于贸易战并没有周全考虑,国内产业受到的伤害日益显现。不仅如此,发动贸易战带有冒险色彩,对于输赢和结果,美国政府心中无底。总之,美国贸易政策经不住严格的追问。

 

从Robert Lighthizer发言看,他的想法很简单:必须立即采取严厉措施解决中国问题,甚至可以采取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但是他对所谓中国问题的理解有多正确,对中美关系的意义有多少认知,都要打上大大的问号。此外,在美国的政治生态下,他能坚持多久,实在是个未知数。

 

 

谁是贸易战的决策者?

  • 2018年8月12日星期日 San Ramon

 

“国家行为”是个抽象的概念。国家是由人组成的,因此国家行为就是个人行为,特别是决策者的行为。但是,决策者常常一个集体,决策过程常常不透明,加上决策过程中的动态发展,使得研究国家行为不太容易,常常会出现误读误判。然而,研究美国贸易政策,困难相对较少,因为决策者数量有限,并且观点鲜明,“立场坚定”。因此,认真研读这几个人的言行,就能够大致明白美国贸易政策,特别是对华发动贸易战的前因后果。

 

美国贸易政策的决策者,从政府架构看,主要是总统、经济顾问、贸易代表、商务部长和财政部长。总统是最高领导人,当然要决策。经济顾问是总统身边人,办公室就在白宫,对决策的影响力很大。贸易代表是主管,负责贸易政策的具体实施。相比之下,商务部和财政部的主要职责并非贸易政策,因此在决策中的话语权不大。

 

 

具体而言,当前美国贸易政策的决策者主要是总统特朗普、Peter Nararro(贸易与产业政策办公室主任,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Director of Trade and Industrial Policy, and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Trade Council)、Larry Kudlow(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和Robert Lighthizer(美国贸易代表,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此外,曾经担任顾问的Steve Bannon (Chief Strategist)也发挥过重要作用。

 

特朗普总统今年72岁,是个房地产商人,一辈子经营家族企业,没有公共服务和国际政治的经验。但是几十年来,他一直在表达一个明确的观点:美国在世界上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特别是美国市场开放,而其他国家没有对等开放,导致美国工厂倒闭,失业增加。具体到中国,他认为巨额贸易逆差是个严重问题,必须立即解决。因此,在贸易政策方面,他的口号是“自由”、“公平”和“对等”。

 

Peter Nararro今年69岁,是个经济学教授。在经济学界,他一向以观点另类著称。例如,他强烈要求降低美国贸易逆差,经常对德国和中国进行批评,指责两国进行货币操控;要求扩大美国制造业规模、建立高关税、全球供应链回流;强烈反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具体到中国,他是“中国威胁论”的主要支持者。2011年,他出版了专著《致命的中国》(Death by China),并且随后拍摄了一部长达80分钟的同名纪录片,历数中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在进入政府后,今年6月,他主持制订一份《中国的经济侵略如何威胁美国和世界的技术与知识产权》的报告(How China’s Economic Aggression Threatens the Technologi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就不足为奇了。在这份报告的发布会上,他总结了所谓中国采取的5大类50多种措施,认为中国应该立即停止实施这些措施。

 

Larry Kudlow今年71岁,特朗普的老朋友,是资深经济分析师和媒体人,近年来对中国经济多有批评。他认为,中国没有遵守规则,因此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是有效手段。他还认为,有人指责对中国加征关税损害了美国产业利益,但是应该指责的不是特朗普政府,而是世界贸易体制出了问题。针对中国的贸易反制,他还“警告”说:不要低估了特朗普总统在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和政府补贴等等方面的决心。

 

Robert Lighthizer今年71岁,从事贸易律师职业30多年,主要客户是美国钢铁行业,80年代还曾经在国会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工作。他认为以WTO为代表的世界贸易体制束缚了美国的手脚,美国应该更多采取一对一的贸易谈判。关于中国,他始终强调巨额贸易逆差的存在,坚决支持特朗普总统层层加码的关税措施。

 

Steve Bannon今年65岁,是资深媒体人和投资顾问。他认为,中国正在崛起,美国正在衰落,从国际政治角度看,美国就应当遏制中国的崛起,就像当年里根总统对苏联的遏制;企业家都是短视的,而政治家应该从长远战略考虑;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美国就悔之晚矣。

 

他认为,美国正在与中国展开经济战,而关税的作用,能够让中国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知道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政策非常在意。另外,他还说,关税所形成的压力,有利于中国国内改革派的力量发展。2017年8月,他由于对总统的不当非议而被解职。

 

美国贸易政策的决策者主要就是这么几个人。看看这些人,听听他们的言论,就知道他们如何看待世界和对待中国了。总统自己很有个性,选择的幕僚也“志同道合”。让他们主动改变看法,“放眼世界”或“实事求是”,是不太现实的。

 

然而,国会和各界反对贸易战的声音越来越强,各类企业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大,恐怕容不得这些“战略家”放手、从容地实现自己的意图。此外,由于总统独断专行的风格,动不动就“炒鱿鱼”(短短一年已经更换国务卿和若干高级官员),这些幕僚能干多久,也未为可知。

 

更有甚者,总统自己的职位能否保住,也存在不确定性,其精神状态(例如在国内外不断挑起事端)、国内问题(例如“通俄门”调查)和两年后的大选都有可能导致他下台。决策者受到制约,甚至自身不保,都会影响美国贸易政策,特别是贸易战的走向,而这一点的可能性不容低估。

 

 

谁支持特朗普?

  • 2018年8月18日星期六

 

古今中外,暴政始终是令人困惑的现象:一个暴君,率领一些追随者,奴役着成千上万的民众,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暴君何以成为暴君?是“生逢其时”和“领袖魅力”结合之下的“时势造英雄”还是历史的偶然性?追随者何以如此坚定?是追名逐利还是“英雄所见略同”?大众何以逆来顺受?是软弱无力还是盲目认同?更为令人困惑的是,暴政为何总是归于灰飞烟灭?然而,为何每过一段时间,暴政又会卷土重来?

 

对暴政的研究可以是多方面的,政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等都能提供独特的视角,而心理学也独树一帜,从精神病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分析。

 

《谁支持特朗普?自恋获胜的暴政》(Who Goes Trump? Tyranny as a Triumph of Narcissism)一文,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作者是心理学家。文章开宗明义,将暴政比喻成三足怪兽,暴君、追随者和社会分别为三足,而将三足连接在一起的则为自恋(narcissism)。

 

 

暴君是自恋者,甚至是病态自恋者。自恋者有两个基本特征:自视很高,藐视他人,而作为病态自恋者的暴君,表现为一种特定的性格缺陷,即良知的严重损害或缺乏,贪得无厌地追逐权力和奉承。然而,在其追随者眼中,这些缺陷却表现为一种魅力。暴君常常宣称追求人类理想,实际上是实现其独特的原始目标。暴君常常很聪明,但是并不明智,即大脑发育不均衡,在智商和某些认知技能方面发育正常,而在情感方面发育不良。

 

一方面,暴君很自信,认为自己优于他人,甚至迫害他人,对于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另一方面,暴君的内心又充满自卑,需要不断的外界刺激证明自己的优越。追随者的奉承和社会大众的沉默,会使得暴君变本加厉,愈演愈烈。用心理医生的话说,暴君的病态自恋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加剧的,正如不经治疗和控制,普通病人的病情总是不断恶化。

 

追随者也是自恋者,只是程度不及暴君。通过帮助暴君,追随者优于他人的心理得到满足,仿佛自己就像暴君一样荣耀无比、权倾天下。追随者表现出典型的两面性:在暴君面前,他们谦卑、顺从甚至恐惧,但是转过身去,面对他人,他们立即变得趾高气昂,无恶不作。

 

暴君常常对追随者空口许诺,只是将他们作为利用的工具,而追随者不仅会百般牟利,而且会对他人实施报复,因为他们总是从暴君那里受到羞辱和惩罚。随着暴君病情的恶化,出于对职位甚至生命的担忧,追随者倾向于认为暴君的行为是正常的,并且对公众宣传暴君是伟大的。

 

社会由个人组成,而自恋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特点,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自恋程度不同而已。如果将社会简单分为大众和精英,那么暴政出现的社会基础,常常是大众与精英的贫富悬殊和地位差异,分配不公甚至社会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暴君及其追随者所擅长的蛊惑人心的演讲和宣传,大众往往会寄希望于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仍然是从自卑到自信的不断转换现象,以及冷漠自私等人性的体现。

 

相比之下,精英的经济条件较好,教育程度较高,似乎应该有足够的辨别能力。然而,自恋所具有的自盲现象(narcissistic blindness),使得精英认为暴政不可能发生,或者能够保持足够的警觉,以至于不知不觉,习以为常,甚至参与其中。同样,随着暴政的加剧,社会规范和机构遭到破坏,社会问题增加,反抗受到镇压,大众和精英悔之晚矣。

 

文章最后说,暴政统治总是要崩溃的,因为其固有和暴力的非理性,缺乏来自良知的内部制约,没有外部力量的制衡,使得暴政的恶性(腐败、侵略和压迫)不断膨胀,必然引起反抗,而当其暴力和掠夺导致严重的苦难,暴政就会轰然坍塌。当暴政统治所造成的悲剧结束,社会开始重建,人们会格外珍视普遍的人类价值观(平等、公正、真相和同情)。

 

然而,如果不是将这些价值持续地付诸实施,自恋倾向就会悄悄侵入,导致社会障碍,使我们再次受到暴政的侵害。不仅如此,由于我们自我毁灭的潜力不断增加,每一个暴政的危险都在上升。

 

文章通篇对特朗普不置一词,但是我们分明看到了特朗普及其幕僚的言行,美国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状况,并且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预测的视角,甚至又一次的警告。

 

 

特朗普之谜

  • 2018年8月19日星期日

 

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大国家最有权势的人物,美国总统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关注,而特朗普总统则尤为引人注目,由于其怪诞雷人的言行举止和别具一格的内外政策。他为什么能当上总统?他还能当多长时间?他还会制造什么事端?他会造成什么影响?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几乎所有人都会思考和谈论这些问题,因而形成了“特朗普之谜”。

 

有一派观点,甚至是大多数人的观点,是试图解释特朗普言行和政策的合理性,可以称为“谨慎派”。他们的思路大致包括5个方面。

 

一、事业成功。特朗普是个成功的商人,亿万富豪,自有其过人之处。

 

二、总统民选。特朗普是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选民投票给他,自然有道理。

 

三、经济良好。美国国内经济状况非常好,失业率很低,特朗普很有政绩。

 

四、支持普遍。美国多次民调都显示了很高的支持率,因此特朗普很可能连任。

 

五、问题客观。特朗普在国内外所采取的措施,其针对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例如税收、移民和贸易等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因此特朗普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另一派观点,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观点,则认为特朗普不可理喻,其政策也不可持续,可以称为“激进派”。他们的观点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

 

一、精神疾病。特朗普是极端自恋症患者,言语不能自控,行为极端危险。从精神状态看,他不是合格的总统。

 

二、社会分裂。他在移民、种族、经济和个人等方面言行,甚至他当选本身,已经引起美国社会的严重分裂,整个社会处于冲突状态。

 

三、世界大乱。他在外交、贸易和军事等方面的行为,已经扰乱了世界秩序,将整个世界带入不确定之中。

 

具体到“谨慎派”的观点,“激进派”则指出:

 

一、作为房地产商,特朗普确实赚了不少钱,但是其经商之路,却充满了大起大落和阴险欺诈,因此从赚钱和做人的综合角度看,他不能算是成功商人。

 

二、民主选举产生,并不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他,这是美国选举制度的特点。

 

三、在经济上,他是摘果子的,因为前几年美国经济一直向好,目前正好处于上升期,因此不能归功于他的政策。

 

四、民调方法不一定科学,并且大众观点也不一定可靠,因为大众容易受到蒙蔽。不仅如此,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大众观点就可能一边倒。

 

五、所谓问题的客观性,判断标准和解决方法都有不同,不能进行简单的自责。

 

以上两派观点,孰是孰非,很难判断。特朗普是当今世界最强大国家最有权势的人物,因此人们倾向于认为,他的存在一定具有合理性;不能理解,是我们自己有问题,而不一定是他有问题。(对待成功或当权人物,人们倾向于努力理解,而一旦他们失败或下台,甚至锒铛入狱,人们则倾向于轻易否定)。

 

“谨慎派”和“激进派”应该都有这样的心理,只是前者比较相信而后者比较怀疑而已。不仅如此,特朗普的存在,使得人们从小到大的为人处世原则,例如不能撒谎,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受到了质疑,也使得人们深信不疑的社会价值观,例如民主、人权和法治等等都受到了动摇。特朗普是前所未有的美国总统,人们莫衷一是、不知所措固然情有可原。

 

然而,乱世恰恰是对原则和价值观的考验,而原则和价值观恰恰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当情况复杂多变,我们无法判断是非对错和原因结果时,那就应该诉诸原则和价值观,相符者支持,相悖者反对,并且我们坚信,相符者长治久安,相悖者好景不长。

 

 

“301条款调查”听证会侧记:企业不过是政策工具

  • 2018年8月20日星期一 华盛顿

 

7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美国政府《联邦纪事》(Federal Register)发布公告,宣布就“301条款调查”拟调整的措施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举行听证会。公告称,USTR对中国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做法所进行的“301条款调查”,认定中国的有关做法不合理、具有歧视性并且给美国商业造成了负担和限制,因此决定对来自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USTR为此专门举行了两次听证会;中国非但没有改变有关做法,反而对美国产品采取报复措施;有鉴于此,美国总统指示USTR再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10%关税。

 

该公告称,针对拟采取的措施,公众可以提交意见,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具体税号,包括公告附件所列税号是否应该保留或取消,应该增加哪些税号;加征关税的水平;覆盖的贸易总体水平。8月7日,USTR再次发布公告称,鉴于中国宣布采取进一步的报复措施,美国决定将加征关税的水平提高到25%。两份公告都提到了听证会,日期最终定在8月20日至24日和27日,共6天。根据会前统计,共收到公众意见1219份,453人报名参加听证会。

 

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关税报复措施,也是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贸易听证会。任何人都可以提交意见和申请出席听证会,例如中国国际商会和一些专家个人就参与其中。但是参与者绝大多数是美国企业和行业协会。这些企业和协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进口或使用中国产品的,另一类是中国产品的竞争者。

 

可以想象,前者反对将相关产品列入加税清单,理由主要是这些产品不可替代,或者自己的行业受到伤害,而后者赞成加征关税,理由主要是自己的行业受到了中国产品的“不正当”竞争。

 

加征关税是十分敏感的经济行为,会对产品价格和市场行情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企业非常关注。反对者和赞成者都有可以理解的经济动机;当政府措施涉及自身利益时候,他们当然有权发表意见。然而,他们并不关心政府采取措施的动机。公告说最终目的是为了促使中国取消所谓的不合理和歧视性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做法。从公告的内容可以看出,从500亿到2000亿,从10%到25%,层层加码,升级对抗,是实现目的的具体手段。

 

因此,轰轰烈烈的听证会,其背后却是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赞成钢磨球、木栅栏和电饭煲等加征关税,或者反对工程木、乙烯基和猪鬃毛等加征关税,如何与改变中国所谓的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做法相关?美国政府曾经宣称,对中国采取措施,是为了保护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但是为此为何要惠及上述赞成的行业或者殃及上述反对的行业?

 

政府出于所谓“高尚”动机或“战略”部署,大规模调整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税,使得有些企业无辜受害,有些企业不当得利。国际贸易的历史证明,政府的这种行为往往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受害企业应该反对的不仅仅是具体产品征税,而且是政府的整体决策;得利企业也应该知道,从加税政策中受益是不可持续的,并且今天得利,明天就可能受害。

 

因此,尽管听证会体现了政府决策的公开性,但是对于已经决定征税,只是就具体产品举行的听证会,其实质正当性存在问题,企业不过是政策工具而已。关于这一点,听证会的所有参加者都应该有清醒认识。

关注微博